You are what you eat !
潛藏在食安問題裡的不孕危機

  今天不說故事,我們來談談生活小常識,咱們先看一則新聞,再回來好好討論一番。

故事門: 塑化劑無所不在,防不慎防?北醫指2重點,防吃下「內分泌干擾物」! (owlting.com)


  在這則新聞中,若小編要您為自己打分數,自己的食安習慣與新聞之間相似分數,0分為完全不吻合,我是非常注意各種食安細節的人;滿分10分,新聞隨便舉例我都中槍,例如保麗龍餐盒我也不介意,那麼,您的分數是幾分呢?


  塑化劑EHP和DBP在國人體內相較許多先進國家高出2至7倍,推測可能暴露來源為食品包裝,後續也有其他研究針對女性調查,有使用塑膠保鮮盒或保鮮膜者,體內暴露塑化劑高於未使用者。


  到此可能有人想問,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究竟會出現在哪裡呢?


  首先小編帶大家科普一下,塑化劑其實是一種幫助降低塑膠的硬度和脆性,並增加柔韌度和可塑性,以使物品更容易加工和成型。那麼大家又是如何攝入這些內分泌干擾物質呢?塑化劑存在於許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產品中。常見的產品有:

    1. 塑料製品:食品包裝、塑料瓶、塑料餐具、塑料容器
    2. 日常用品:包括化妝品、香水、護膚品、洗髮水等。

  當然塑化劑的危害會因人體暴露時間而有所不同,長期接觸含有塑化劑的產品可能會增加患某些健康問題的風險,例如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代謝系統等問題。此外,長期暴露於含有塑化劑的環境中,也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發炎等問題

 

  塑化劑被認為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質,它可以模擬人體內的荷爾蒙,對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產生影響。對男性可能造成降低精子數量和質量、導致不育或減少生育能力。塑化劑可能會干擾男性的睪酮合成,導致男性性腺發育不良,甚至導致睪丸癌的風險增加。而塑化劑對女性則可能增加懷孕期間流產和早產的風險。

 

  塑膠類產品並非完全不能使用,而是使用時更應多注意。例如:當產品在高溫、加熱或陽光照射的情形下,PAE極容易釋放而使得它在飲料、 湯汁或密 閉空間的濃度大為提高,並藉由攝食、呼吸及皮膚接觸等 途徑進入人體中,且分佈在血液、臍帶血、羊水及精液裡,對生殖組織更造成 不同程度的毒性效應。


  因此在食品容器方面,應少用塑膠杯或塑膠袋盛裝熱騰騰的飲料或湯汁,尤其更應避免將塑膠湯匙直接放入火鍋或高溫熬煮的熱湯之中。(摘自臺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博士 郭朝禎/ 塑化劑與生殖系統)

 

降低日常中塑化劑暴露,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降低飲用手搖飲料次數、飲食前洗手等,多喝水也有助於塑化劑之排泄,期減少塑化劑暴露對健康之影響。





(本圖取自塑化劑是過敏來源?臺大教授教家長3原則替孩子把關|Heho健康 | 媽咪拜MamiBuy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