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診所

新生兒自費篩檢

新生兒篩檢項目分為公費補助21項+常見的自費項目檢測: 

新生兒篩檢項目有哪些?

新生兒篩檢項目分為公費補助21項+常見的自費項目檢測:

帶因檢測:

許多的基因異常並不會造成新生兒重大缺陷或是立即性的危害,但是這些基因缺陷卻可能導致新生兒在生長的過程中產生疾病症狀甚至造成猝死。根據統計顯示,透過早期診斷疾病,及時介入治療與防護,約有70%的新生兒缺陷疾病可以被治癒或是減緩嚴重症狀的產生。因此,透過及早發現新生兒基因異常,藉由早期治療與提供寶寶更好的照護,可避免疾病症狀的發生與減緩疾病造成的不良影響。

1.感覺神經性聽損基因檢測

感覺神經性聽損:先天性聽力障礙可分為傳導性聽損和感覺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是由外耳或中耳的缺陷所造成,阻礙了聲音的傳導;感覺神經性則是因為內耳或神經路徑的感覺系統發生問題所造成。

全台灣每年都有600-2,000個新生兒患有先天性感覺神經性聽損(3‰-1%),其中超過90%都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親所生,如果因為未及早發現而沒有積極地追蹤治療,關鍵幼兒學語期缺乏聲音刺激將影響寶寶的語言學習、認知、溝通和社交互動發展。其中2/3的感覺神經性聽損患兒可以歸咎於基因遺傳因素

2.先天中樞性換氣不足症候群基因檢測 (CCHS)

寶寶睡夢中的隱形殺手:先天中樞性換氣不足症候群

臨床上發現有些寶寶雖然沒有神經、肌肉或肺部的問題,白天清醒時一切正常,但晚上睡覺時,卻會發生呼吸頻率越來越低,甚至忘了呼吸的情形,容易在睡夢中因呼吸不順造成缺氧或猝死。

 

研究指出,這是因為寶寶體內一個特殊的基因『PHOX2B』突變,丙胺酸序列(GCN)異常擴增,由正常重複20次增加至24-33次不等,引起先天性神經系統失調,使得患者無法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刺激引發自主呼吸反射,以調節體內血氧濃度,且有可能遺傳至下一代。但即使父母親一切正常也不能排除寶寶自發性突變的可能。

3.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檢測 (CMV)

每個看起來健康的正常人 都可能是巨細胞病毒的傳播者

巨細胞病毒是台灣最常見的病毒感染之一,絕大多數的受感染者都沒有明顯症狀,但感染後病毒會終身潛伏,且有機會傳染給其他人,一旦免疫力因嚴重燒傷、重大疾病、器官移植等因素驟降時,病毒也可能再次活化引發嚴重病症。

對於未出生的寶寶來說,巨細胞病毒卻是非常可怕。若媽媽曾經感染過巨細胞病毒,帶有可以保護寶寶的抗體,問題還不大,大部份的小孩都可以健康出生長大;若於懷孕中才初次感染巨細胞病毒,沒有抗體保護的寶寶就有機會透過胎盤垂直感染,造成許多嚴重問題,甚至在出生數天或數周後死亡。這些症狀可能在出生之時就發生,也有機會在數年後才慢慢出現,而且由輕加重逐步惡化。

 

早期診斷與治療:降低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後遺症風險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無藥可醫。寶寶在出生前就已經感染,絕大部份沒有症狀。有症狀的,傷害已經造成,想治療恐怕來不及。

近年來發現出生時看似健康的寶寶可能陸續出現聽損等情形,有症狀的人症狀可能加重,表示病毒對身體的傷害仍在進行中,也陸續有新藥物開發出來,給予治療更多可能性。若確認寶寶已感染,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症狀惡化機率。

4.預知因®基因檢測

寶寶營養的參考手冊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維生素營養補充,而基因型會影響維生素的吸收代謝,透過【預知因® 】檢測,可以了解寶寶維生素A、B6、B12、D、E、葉酸攝取需求,避免攝取過多或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或其他疾病可能。

 

寶寶膳食敏感與過敏風險

了解寶寶是否有乳糖、麩質不耐的風險;對於塵螨和交通汙染物的敏感程度及罹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的風險,讓您提早做好生活防護與照顧規劃。

 

寶寶的流感風險與疫苗施打反應

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免疫能力也不一樣,可以透過【預知因® 】從基因層面提前知道先天體質對流感的敏感度,了解寶寶的感染風險,及對於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與施打後是否較易有發燒的情況,幫助您提早預防,降低寶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與未來施打流感疫苗的參考

 

兒童常用藥物安全檢視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感冒生病,爸媽對於服用藥物安全,總是心驚膽顫, 【預知因® 】使用專屬華人的基因檢測晶片,設計出適合亞洲人的基因檢測,依循藥物風險篩選方針提供用藥安全指南。
寶寶的基因型與藥物吸收代謝有關,會影響藥物療效及副作用,透過檢測可以幫助您,留意寶寶常服用的13種藥物,避免服用後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寶寶睡眠品質檢視 安心睡過夜

寶寶時常睡不安穩、半夜哭鬧,爸媽照顧好辛苦!
根據2017年新世紀臺灣嬰幼兒健康調查顯示,臺灣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少於建議的睡眠時數,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因為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可能影響寶寶腦部發展、生長發育甚至身心情緒。 透過【預知因® 】檢測可以了解寶寶的睡眠成效與睡眠質量,讓您在生活照護更加留意。

124